— 1 —
認知是什么?
一堆人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,有人拿起一塊鉆石走了。
搶金子的那幫人并非沒有能力搶鉆石,而是:
自始至終,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。
這就是認知能力高低的區(qū)別。
汝之砒霜,彼之蜜糖,也是認知,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,在別人的眼里是寶貝。
你認知強,就比別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質(zhì),提前看穿你所在行業(yè)中后期的發(fā)展,甚至終局。
會更清楚自己商業(yè)模式的問題,優(yōu)劣勢,需要找什么樣的人來操盤,他大概率會在哪個賽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現(xiàn),你還會更清楚錢在哪里。
以上,是進化島社群龍東平同學分享的關于認知的理解,分享給你。
很多時候,起點相似的人,思維不同,結果也不同。
你遇到的問題,別人也可能遇到過。你踩到的坑,別人也可能踩過。
也許你此刻面臨的困局,別人早已經(jīng)歷過。
有人說,經(jīng)歷是最好的老師。這話沒錯,經(jīng)歷能給你最深刻的體驗。
但是你能從這位好老師身上學到的很少。
因為人這一生,所能經(jīng)歷得實在有限。
如果一個人的認知處于社會底層,又不善于學習,不愿學習,經(jīng)歷又少,人生階層躍遷的希望將十分渺茫。
認知突圍,是一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,也是人生逆襲的絕佳途徑。
— 2 —
那么,怎么提高認知?
認知體系的形成,主要分為4個部分。
第一,自己思考,親身經(jīng)歷,親身實踐。
站在1樓看外面,都是細節(jié),自己附近的那點東西,市井吵架,違章停車。
站在10樓看外面,能看到局部,細節(jié)慢慢消失,輪廓關聯(lián)顯現(xiàn)。
站在100樓看外面,就是看全局,你會體會到自然資源的分布,城市設計的氣魄。
當你在1樓時,要更愿意主動跑到5樓、8樓、10樓,去看看都能望到些什么。
再回到1樓執(zhí)行時,會更理解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深度,并且不會遺忘細節(jié)。
擁有上帝視角,能瞬間把自己拉到空中俯視全局。也要有操盤手技能,能瞬間俯沖到地面死磕細節(jié)。
知道什么時候該在空中,什么時候該在地面。
你不經(jīng)歷,就是紙上談兵。
少年不識愁滋味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
中年人的苦,經(jīng)歷過,才懂得。
第二,大量讀書,廣泛閱讀。
讀書是最普遍的向前人學習的方式,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。
通過讀書去獲得新知,通過讀書去自我檢討,達到自我校正、自我進步的目的。
第三,行走。
讀萬卷書,也要行萬里路。
到處走走,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,走別人不愿意走的路,走難走的路。
經(jīng)歷別人沒有經(jīng)歷過的冰霜雨雪、閃電雷鳴、嚴寒酷暑。
然后去冒一些別人不能冒的風險,去別人不能到達的地方,來增加生命的寬度,啟發(fā)自己對這個世界全面地思考。
第四,向前人、向先進學習,高手指路。
跟不同的人聊天,尤其是和各行各業(yè)的高手聊天,你會獲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和智慧。
每個人都需要平衡,而不是單一路徑依賴。
成功的人、失敗的人、努力的人、落魄的人,不同的人生場景、個體的迷惘,欲望和掙扎,積累出不同的經(jīng)驗。
越是厲害的人,水平越高的人,越謙遜。
水平低的人,心氣通常很高,用上帝視角俯視比他成功的人;
水平高的人,心氣反而很低,用大海胸懷帶走一切矮丑。
這就是平衡。叫謹防在低水平上形成平衡。
打破閉環(huán),被褐懷玉。
上與君王同坐,下與乞丐同行,已知乾坤大,猶憐草木青。
— 3 —
認知的不同,
決定了結果的天地之別
每個人看世界時,都帶了一雙叫“認知”的“洞察力眼鏡”,
這個世界的色調(diào)既不是由世界真實的顏色決定,
也非你肉眼看到的事實決定,
而是由“認知”的“洞察力眼鏡”鏡片的顏色所決定。
每個人看到的只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。
傅盛説:認知,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(zhì)差別。
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,技能再多累加,也就是熟練工種。
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(zhì)的,是不可量化的。
所謂成長,并不來自于所謂的位高權重,不來自于所謂的財富積累,也不來自于你掌握的某一個單項技能。
行業(yè)里有很多這樣的人。比如史玉柱。
最慘時,欠了一屁股債,什么都沒有。靠一個腦白金,重新崛起。
他在整個營銷上的認知水平,幾乎領先了一個時代。
即便失去所有財富,甚至所有隊伍,就憑他對營銷的理解,也是那個時代無人可望其項背的。
只要他活著,翻身的可能性很大。
絕境當中,他真正擁有的核心武器,根本不是資源,而是認知。
人和人比拼的,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(yè)的洞察。
執(zhí)行很重要,但執(zhí)行本質(zhì)是為了實踐認知。
為什么鴉片戰(zhàn)爭時期,大清帝國輸那么慘?
簡單說,一群懷揣現(xiàn)代物理學認知的人,打敗了另一群信奉四書五經(jīng)認知的人。
其實就是兩種不同認知的較量。
在電影《1942》里,張國立飾演的地主在家破人亡,一無所有的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:
“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,只要活著走到陜西,不出十年,你大爺我還是東家,那時候咱再回來……”
事實往往就是如此。
起點相似的人,思維不同,結果也不同。
因為,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“思維認知”。
想要擺脫“窮人思維”,就要建立“富人思維”。
認知的不同,決定了結果的天地之別。
認知很虛,看似無用,卻決定了你未來可能達到的圈層。
最后的話
你所賺的每一分錢,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(xiàn)。
你所虧的每一分錢,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。
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,除非你靠運氣,
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,最后往往會由于實力不足而虧掉。
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就在于:
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他所擁有的財富時,這個社會有10000種方法收割他。